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的历史,就是灾难与发展共存的历史。尽管包括强烈地震、暴风橫行、疾病肆虐等许多灾难已经过去百年之久,它们给我们心灵所造成的创伤,依然在隐隐作痛。尽管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人类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然而,人类正是在灾难面前和与灾难的搏斗中,不断地步入更高的文明时代——因为地震,我们不断发明更好和更先进的预测和预报仪器;因为瘟疫,我们发明了一种又一种的疫苗和新药。
我们深信,无论怎样的灾难,都不能令人类退缩。灾难只能令我们思考,赋予我们更高级的头脑和更坚强的毅力。而人类,也在与灾难的斗争中,一步步走向新的文明。
(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类尚不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的原因。
(2)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说明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盛宴始、“剩宴”终,很多中餐婚宴造成食物的大量浪费。不少新人加入 “光盘行动”,呼吁生活虽好,却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苦,身体力行杜绝浪费。并呼吁亲朋将吃不完的菜品打包回家。
请从“文化与生活”与“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树立节约消费观的意义。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四川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合理性。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渡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渡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我国经济放缓的“新常态”。S市市长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隐身”GDP增速,取代它的是“经济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等表达,更加明确和强化了对社会治理的要求。比如,提出“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6%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件”等。这里的“一隐一现”传递出强烈的转型信号以及科学的政绩导向。
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职能”有关知识,谈谈你对S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传递的科学政绩导向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首发后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对雾霾治理的空前关注,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意识到“同呼吸,共责任”的事实。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公民治理,既包括良好环保习惯的养成,也意味着对于环保的积极参与。个人环保意识越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就越大,政府治污能力也就越强。
材料二: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如何解决资源、环保成为近年来“两会”代表、委员重点讨论的内容。不少网站开设专栏,让公众参与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1)结合材料一治霾现状,根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阐述公民在治理雾霾中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何积极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