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A.装置Ⅰ可用于测定中和热 |
B.装置Ⅱ久置后,饱和硫酸铜溶液可能析出蓝色晶体 |
C.装置Ⅲ在胆矾中结晶水的测定实验中用于灼烧胆矾 |
D.装置Ⅳ可用于吸收易溶于水的尾气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
红棕色变深 |
反应2NO2![]() ![]() |
B |
将少量的溴水分别滴入FeCl2溶液、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l4振荡 |
下层分别呈无色和紫红色 |
还原性:I->Br->Fe2+ |
C |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该钾盐是K2CO3 |
D |
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紫色褪去 |
SO2具有漂白性 |
短周期元素X、Y、Z、W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Y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W |
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W |
C.含X的化合物形成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
D.Y的最简单阴离子和Z的最简单阳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
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6H10O5)n可表示淀粉或纤维素 |
B.反应②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 ![]() |
C.反应③得到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除去 |
D.反应③和④都属于取代反应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和乙烯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与氯气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
B.丙烷(C3H8)和乙醇(C2H5OH)均存在同分异构体 |
C.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
D.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在煤燃烧时SO2最终生成CaSO4,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 mol·L-1的NaOH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mol |
B.n(Na+):n(Cl-)可能为7:3 |
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 ,则0.15<n<0.25 |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