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从体裁角度看,两首诗都属于          
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陶者是底层社会的劳动者,其生活贫苦以至于屋无瓦片。
B.“鳞鳞”二字既是写大厦之多,同时写出剥削者比比皆是。
C.“尽被占”写出了蜜蜂享受尽无限风光和采花酿蜜的自由。
D.“为谁辛苦为谁甜”无疑而问,以反诘语气抒发强烈情感。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但又各具特色,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咏梅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到,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词中词人着意刻画出梅花的什么特点?
答:

词人为塑造形象运用了很多手法,你对其中哪一种手法的运用感受最深?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②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共写了几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②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共写了几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钟陵禁烟寄从弟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注】①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
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下面两题。
小 园
                 [清]黎 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