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效应B细胞,把每一个效应B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效应B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大鼠的血清与效应B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产生免疫反应 |
| B.每一种培养液只能使一种细菌失去活动能力 |
| C.不同效应B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免疫反应 |
| D.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
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 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
| 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
| C.染色体1 与3 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
| D.染色体1 与2 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
有关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RNA是某些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和催化剂 |
| B.RNA都是通过转录形成的 |
| C.mRNA的主要功能是把DNA的遗传信息传给蛋白质 |
| D.HIV的RNA中插入某些核苷酸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 |
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根据右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
| 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
| 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
|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
用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判定植物分生组织细胞的部位()
| A.有蛋白质的合成 | B.有RNA的转录 |
| C.有DNA的合成 | D.光合作用旺盛 |
当细菌进入体内组织后,吞噬细胞会对细菌进行吞噬,并处理呈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识别并吞噬细菌抗原 |
|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
|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
|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