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学生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几天(d)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增减情况见下表:
实验材料 |
生物数量(个/mL) |
||||||||
1 d |
2 d |
3 d |
4 d |
5 d |
6 d |
7 d |
8 d |
9 d |
|
枯草杆菌 |
180 |
160 |
140 |
160 |
180 |
160 |
140 |
50 |
60 |
大草履虫 |
- |
60 |
70 |
80 |
60 |
50 |
40 |
20 |
10 |
双小核草履虫 |
- |
- |
- |
- |
20 |
40 |
60 |
80 |
100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属于草履虫,两者为种内斗争关系
B.在两种草履虫的竞争关系中,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获胜,但9d后,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不一定继续增加
C.大草履虫与枯草杆菌构成捕食关系,在放入双小核草履虫之前,枯草杆菌的大部分能量流向大草履虫
D.将该烧杯置于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烧杯内的生物数量可长期保持稳定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
隔离的本质是
A.地理隔离 | B.生殖隔离 |
C.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 D.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
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选择、隔离三个重要过程 |
D.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某一种群的个体中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数量之比为5:2:1,则该种群中B基因的频率为
A.75% B.62.5%
C.60% D.50%
基因库是指
A.一个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
B.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
C.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
D.一个生态系统中全部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