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
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
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
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在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成对存在 |
B.在配子中,基因和染色体都单一存在 |
C.在配子中,基因的数目和染色体数目相等 |
D.在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和基因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
下图是人类遗传病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
A.Y染色体上的基因 | B.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
C.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 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
B.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相同的 |
C.一个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一个受精卵 |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
C.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
全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是( )
A.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
B.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分离 |
C.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
D.DNA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