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工将二倍体植物甲、乙、丙之间有性杂交,用显微镜观察子代个体处于同一分裂时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染色体数及配对状况
甲×乙
12条两两配对,2条不配对
乙×丙
4条两两配对,l4条不配对
甲×丙
16条不配对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观察的子代细胞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B.甲、乙、丙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6条、8条、l0条
C.甲、乙、丙三个物种中,甲和乙亲缘关系较近
D.用秋水仙素处理甲与丙杂交的子代幼苗,可能形成四倍体的新物种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受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实验小组以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他们将某植株放在特殊的装置内,实际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对这一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照与黑暗均相同时间下,35℃时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与黑暗均相同时间,在25℃条件下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的净积累量开始减少
D.若昼夜均为12小时,则在二曲线交点的温度条件下,植物每天有机物的积累量为0

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中,至少有一种不能独立生活
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
D.捕食可发生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出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下列生物中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A.牛与羊 B.蚂蚁和体内的鞭毛虫 C.小麦和杂草 D.噬菌体和细菌

农业上为有效地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可通过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直接达到的目的是

A.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 B.降低蝗虫出生率
C.降低蝗虫死亡率 D.改变蝗虫年龄组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