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某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其中肯定有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微弱的红色火焰,产物有刺激性气味 |
B.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
C.点燃一氧化碳时,会产生蓝色火焰,产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并且放热 |
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囊里重金属铬(Cr)超标,即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已知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 |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
C.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 D.铬原子呈电中性 |
观察右图,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A.SO2、NO2 | B.CO2、CO |
C.SO2、CO2 | D.NO2、CO |
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D.增大可燃物的热 |
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particulate matter)是指2.5微米以下的细微颗粒物,它对于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措施对PM2.5的治理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是
A.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
C.大力植树造林 | 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