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境外疫情已发展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过氧乙酸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2H4O3。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
B.过氧乙酸可以消毒杀菌,是由于过氧乙酸中含有臭氧(O3)分子 |
C.过氧乙酸属于有机物 |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 l : 12 |
最近,多种知名品牌白酒陷入塑化剂风波。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一种工业上常用的塑化剂,化学式C16H2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16H22O4由三种元素组成 |
B.C16H22O4由16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
C.C16H22O4的相对分子质量278g |
D.C16H22O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1% |
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B.t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
C.要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较多的硝酸钾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D.t2℃时,8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洗涤剂”把“油乎乎”的菜盘洗干净,是洗涤剂乳化功能的体现 |
B.在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肯定不再溶解 |
C.容器中各部分的溶液的性质都相同,体现了溶液具有“均一性” |
D.物质在水中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
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
C.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可能是CO和NO |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3 |
对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丙>乙>甲 | B.甲>丙>乙 | C.甲>乙>丙 | D.丙>甲>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