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积累小行家。
朱德的扁担
1928年4月底,朱德经常亲自带领战士们下山挑粮。
那年,朱德军长已经40岁了。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dào)谷和年轻的战士一道走着。大家想:朱军长晚上忙着思考作战大计,白天还要挑粮,太辛苦了,都劝他少挑些,但他不肯。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叫一个机灵的小战士把朱军长的扁担“偷(tōu)”来藏起来了。战士们以为这样朱军长就可以休息了。哪知道他砍来一根大毛竹,用刀做了一根又大又结实的扁担,还特意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战士们看到朱军长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满脸是汗,军装湿透了,扁担压得弯弯的,都感动不已。
读了这篇小短文,你觉得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阅读《“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选段,回答问题。
①这是一次英雄出征。
②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③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④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和翟志刚。这时广场上奏起欢快的《迎宾曲》,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⑤“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⑥“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⑦“是!”
⑧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⑨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⑩5时30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总指挥李继耐率有关领导乘车随后。车队在5辆摩托车的护送下,穿过夹道欢送的人群,向发射塔驶去,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旅。
1.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③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③、⑧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选择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课内阅读大回放。
看!后花园真是色彩丰富!
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 白的 粉的 蓝的 紫的,还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蓝一半红的。你简直数不清它们有多少种颜色!这些花在微风中摇动着,带着孩子似的娇羞。
花园的左边是菜园,种着刚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葱和被一个无形的嘴吹得越来越肥胖的茄子。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着园中这一片宁静。
1.给第二自然段没有加标点的加上标点符号。
2.课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色彩丰富”这个词的意思?
3.“笑呵呵”这个词语说明了南瓜的 。这就是修辞手法的效果。你能仿照写一句吗?
阅读。
一天中午,在一家餐馆里,一位老太太买了一碗汤,在餐桌前坐下,突然想起忘了取面包。
她起身取回面包,重又返回餐桌,然而令她惊讶的是,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位黑皮肤的男子汉,正在喝着自己的那碗汤。
“这个无赖,他无权喝我的汤!”老太太气呼呼的寻思。“可是,也许他太穷了,太饿了。我还是一声不吭算了,不过,也不能让他一人把汤全喝了。”
于是,老太太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与黑人同桌,面对面的坐下,拿起了汤匙,不声不响地喝起了汤。
就这样,一碗汤被两个人共同喝着,你喝一口,我喝一口。两个人都互相看着,都默默无语。这时,黑人突然站起身,端来一大盘面条,放在老太太面前,面条上插着两把叉子。
两个人继续吃着,吃完后,各自直起身,准备离去。“再见。”老太太友好地说。“再见。”黑人热情地回答。黑人热情地回答。他显得特别愉快,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自认为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了一位贫穷的老人。黑人走后,老太太这才发现,旁边的一张饭桌上,放着一碗无人喝的汤,正是她自己的那一碗。
生活就是这样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的误会、隔阂,乃至怨恨等等,时常都会发生。只要心地善良,互谅互让,误会、怨恨也会变成令人感动和怀念的往事。
1.请为这则小故事选择一个最优美、最贴切的标题。()
A.一碗汤的故事 |
B.误会 |
C.美丽的误会 |
D.在餐馆里发生的故事 |
2、文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一起喝汤吃面,你赞赏谁的做法,为什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节选)
每当站在爸爸的遗像前,雷棣都感觉爸爸在和他说话,往事一件件地浮现在眼前。记得一次在和小朋友玩扑克牌输了之后爸爸对他说记住没有人总会让着你的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成功爸爸牺牲以后,很多人非常关心他,假(jiàjiǎ)期里邀(jiāoyāo)他和妈妈免费旅行,或送电影票、演出票。雷棣一一谢绝了。他说:“我和妈妈没做什么,我们不能凭着爸爸的名义享受照顾。”
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解释下列词语。
浮现:_______________
享受:_______________
3.给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恰当的标点。
4.在爸爸对小雷棣说的话下面画“”,并说说从这些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能凭着爸爸的名义”和前面“()”相照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绿手指
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是当地人对好园丁老奶奶的称谓。
一天,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购买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绿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对八个儿女讲了,他们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金黄的。老奶奶从中挑选一朵颜色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栽种金盏花……
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而是如银似雪的纯白。
她把一百粒种子寄给了那家二十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那则启事还是否有效,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他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再兑现,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我只想问你们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我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1.“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把这个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比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