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命题“污染博弈”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污染博弈”是指在企业不受管制的环境里,每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都宁肯污染环境,也不愿安装昂贵的污染处理设备。据此回答下题。企业不愿安装昂贵的污染处理设备表明( )
①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②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③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④企业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要解决企业“污染博弈”,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改变消费习惯,提倡绿色消费
②降低增值税税率,提高企业生产能力
③实施污染排放收费,迫使企业增加治污成本
④制定法律,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产品的生产
A.①②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近几年来,太湖流域因片面强调发展生产,肆排放污水,造成太湖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太湖无锡流域突然大面积蓝藻暴发,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据此回答小题。从哲学上看,上述做法错误的根源在于
A.利用自然过于充分 | B.没有对自然物进行彻底改造 |
C.没有充分认识到自然界的客观性 | D.没有认识到自然界先于人与人的意识而存在 |
要纠正地方轻环境污染治理、重GDP追逐的偏向,必须教育地方官员树立“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表明
A.意识具有反作用 | B.人的意识具有差异性 |
C.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培根说:“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这就是说
A.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C.正确的意识能推动事物发展 | D.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
《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 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
C.否认了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 |
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了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 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可分的 |
C.物质现象的可知性 |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的哲理是
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