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底阿里巴巴成立,先后建立淘宝网、支付宝公司等,如今成长为一家横跨电商、金融、无限通信等多种业态的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和世界第二大网络公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里巴巴在海外设立了美国硅谷、伦敦等分支机构,合资企业多家。2014年阿里巴巴加快海外扩展之路,3月,阿里巴巴领投美国移动视频聊天应用Tango,布局视频社交渠道。4月,阿里巴巴参与投资美国拼车应用Lyft。5月,阿里巴巴斥资3.125亿新加坡元入股新加坡邮政。5月,阿里巴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首次公开招股书。6月,阿里巴巴在美国推出全新购物平台1lmain。
材料二:阿里巴巴集团奉行“客户第一,客户是衣食父母;拥抱变化,勇于创新;诚信,诚实正直,言行坦荡”等价值观,以“希望成为员工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为愿景。分配上奖优罚劣,对排名前20名者进行奖励提升,对后10名加强问责,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加薪和资金方面向普通员工倾斜,让所有阿里人都能够分享公司成长带的财富。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企业与劳动者”的相关知识,分析阿里巴巴的经营之道
材料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离不开法制护航。2014年10月20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会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因为中国社会进入深刻变革期之后,无论是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还是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都需要在法制轨道上推进,依靠法制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确保各项改革事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的必然要求。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日前在京闭幕,全会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征求各民主党派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根据新形势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全会明确,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如何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2)结合材料二,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谈谈出台《决定》的依据。
材料一:在央视首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 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乡、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2014年6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本次对这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的修改,主要集中在“理顺机制,用法律终结‘分段管理’”、“启用重典,罚款额度大幅提高”、“填补空白,网购等监管盲区将弥补”等多个方面。因此有专家表示,食品安全是靠信息公开、媒体扒粪、行政监管,以及法律为无辜者伸张正义而艰难获得的成果。企业的诚信是市场秩序逼出来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请你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市场秩序如何逼出企业的诚信?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其经营状况、红利上缴比例及使用情况备受社会关注。
材料二:2014年8月,广东省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分析指出,《意见》确立了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强调“引进非国有资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原国有企业作为真正市场经济主体的固有本色。此轮国企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重要抓手,将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放大功能,实现保值增值,提高国企竞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企业经营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深化国企改革。
(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广东深化国企改革的哲学依据。
“一个普通党员的平凡人生,为什么会让人有那么多的感动,一个检察官的平凡工作,为什么会赢得那么多人的赞誉?究竟怎样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扎实实地做好群众工作……” 2013年8月5日,江苏省检察院3楼大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全国模范检察官、南京市预防局局长林志梅先进事迹报告会正在进行。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文化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寄予每个自觉的个体,真正带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生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绽放“美丽中国”。
材料二:围绕着“美丽福建”这个主题,福建省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拉动力,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福建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评析“只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建设美丽中国”。
(2)请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的知识分析福建省城镇化做法中体现的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