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是老百姓用生命与健康代价换来的警世之语。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引发某校高三(1)班同学的关注,他们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此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第一组 代表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但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表明市场秩序的混乱和诚信的缺失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应该是法治和道德经济。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
第二组同学在微博调查中发现以下现象:
|
问 卷 内 容 |
|
统计结果 |
|
第二组代表 |
你会关注食品包装上的添加剂说明吗? |
每次都看 |
偶尔看看 |
一般不看 |
11.8% |
35.1% |
53.1% |
||
你会关注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说明吗? |
会 |
有时会 |
不会 |
|
36.7% |
42.2% |
21.1% |
||
你会选购发泡塑料餐盒装的食品吗? |
会 |
有时会 |
不会 |
|
52.1% |
43.4% |
4.5% |
材料二:互联网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互联网以其技术应用的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等特点大大改变了人们学习、生产、生活与娱乐的方式,在互联网条件下,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大大扩展。现在许多年轻人看电视、看电影、听歌曲都在网上。但是,近些年来,一些网站传播色情低俗内容,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是,应该看到,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是主要的。为此,我国大力加强互联网的建设,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
(1)就材料一调查中显现出的问题,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在微博上拟出倡议主题并说明依据。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认识。
材料一我国2012年第二季度的GDP增速下降为7.6%,为3年多来新低。中央政府一再表示国家不会重复2008年时大规模的投资计划,但2012年7月以来,各地还是密集出台了经济刺激政策。据不完全统计,13个省市相继出台了总额12.8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占2011年我国GDP的四分之一,比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的总额还多近2.5万亿元。这引发了有识之士对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和政府是否有还债能力的担忧。
材料二早在10多年前,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预言,中国等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资本积累的“流汗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技术进步的 “灵感方式”获得的,从长期看,将导致经济崩溃。
(1)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谈谈你对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的认识。
(2)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谈谈保罗.克鲁格曼的预言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政府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2010年达到1226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7356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2012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得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更好惠及“三农”。
请从国家财政角度,分析政府应该如何做好“三农”工作。
材料一:十八大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因为民生欠账多,政府要动用手中财力去“偿还”欠债、“填平”差距。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能做的事情就多了,但是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它并非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1)请你告诉大家为什么“财政增收终究是有限的”?
材料二:9月8日,中央财政拨付云南省地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资金10.5亿元。其中,7.5亿元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及倒损住房恢复重建;3亿元用于公路、通讯、电力、水利、农业、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应急抢修,以及地震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受灾群众临时过渡性住所建设和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的支出。同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筹措和合理分配使用财政资金,解决受灾群众衣食住行等生活困难,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保障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财政作用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注:从1978年开始的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分别超过9%和7%。
(1)表一和表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分配不公平”已成为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如何解决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语言是一个民族观察世界的方式,也是一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对一种语言的否定实际上意味着对这种文化的否定。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汉语热悄悄兴起。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又花落中国。当代汉语写作无疑成为世界认知中国的重要渠道。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挥了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