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皖、湘、鄂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呈现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污染重等特点。这次雾霾天气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8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物流业快速增长、私家车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我国内地汽油质量标准低,硫含量比欧洲高15倍,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
材料二: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意识到“同呼吸,共责任”的事实。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改善空气环境的最终出路,就在于公民治理。公民治理,既包括良好环保习惯的养成,也意味着对于环保的积极参与。个人环保意识越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就越大,政府治污能力也就越强。
材料三:由于雾霾严重,空气质量不佳,北京2014年春节期间禁放烟花爆竹,广大市民积极响应。但“年味”不减,天坛、地坛两大庙会上的民俗文化风情展受到市民热捧;微信拜年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新马泰旅游过春节,感受异国文化,传播中华文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提出国家防治雾霾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的依据
(3)试举二例说明作为公民在治理雾霾上应该采取的具体做法。
(4)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北京市民的做法对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启示。(8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劳动者求职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在产业支持、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推进城镇化,核心是推进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目的是造福人民群众。城镇化只有突出科学规划,才能避免走弯路。为此,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城镇化的质量。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2008-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状况

年份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币/元)
15781
17175
19109
21810
24565
同比上年实际增长(%)
8.4
9.8
7.8
8.4
9.6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民币/元)
4761
5153
5919
6977
7917
同比上年实际增长(%)
8
9.5
10.9
11.4
10.7
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幅(%)
19.5
11.7
21.3
25.0
12.8

(1)指出材料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简要回答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哪些作用?

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需。只有立足扩大内需,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才能真正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使我们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运用消费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扩大消费需求?

材料一:我国国有经济在各领域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截至2011年7月)

石化
石油
电力
汽车
冶金
铁路
兵器
船舶与航天
69.3%
92.1%
90.6%
72.5%
64.4%
83.1%
99.5%
84.5%

材料二:截至2012年上半年,某省私营企业达到19.83万家,个体工商户达到79.36万户。“十一五”期间,该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递增15.2%,占该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3.3%提高到2010年的49.5%,已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重要生力军。
上述材料说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一经济制度?

下图为商品经济基本规律的作用方式,读图,完成下题。

上图是什么规律?简述该规律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