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的“甲、乙、丙、丁”是名著中的四个人物,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在乱石山碧波潭底,孙悟空变作一只螃蟹,偷走了[甲]的避水金睛兽,随即到芭蕉洞哄骗罗刹女。
(2)夜里家中失了火,[乙]头顶麻袋,裹着给马披的被子,冲进大火中抢救出硫酸盐罐,拦住受惊吓的枣红马,央求邻居一起抢救仓库。
(3)[丙]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他曾说:“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4)快到收割的时候了,麦子长得至少有十多米高。[丁]走了一个小时才走到这一片田的尽头。
A.甲:红孩儿 乙:外祖母 丙:列夫·托尔斯泰 丁:尼摩船长 |
B.甲:牛魔王 乙:外祖母 丙:列夫·托尔斯泰 丁:格列佛 |
C.甲:牛魔王 乙:格里戈里 丙:贝多芬 丁:尼摩船长 |
D.甲:红孩儿 乙:格里戈里 丙:贝多芬 丁:格列佛 |
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厌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
B.少年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表现出不可遏止的热情。 |
C.当蟋蟀演奏的时候,妈妈情不自禁地陶醉在当年的情景之中,如痴如梦。 |
D.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挺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
下列划线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辨论的有效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剧典地来驳他。 |
B.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寡不抵众,束手无策。 |
C.贝利认为进一千个球虽是他足球生涯中的大事,但这件事却无法与人类第二次登上月球相题并论。 |
D.飞禽走兽们个个跃跃欲试,火烧火燎地要去寻宝,于是寻宝的路上被禽兽们挤得水泄不通。 |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邀召不到那么隽(juàn)逸的嘉宾,每以为自己命运的蹇(jiǎn)劣呢。 |
B.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diǎn),但一双棕色的眼眼睛却总是闪烁(shuò)着异样的光芒。 |
C.他踽踽(jǔ)独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过了冷水滩,又趟过了冰凌(líng)湖。 |
D.栖(xī)息在树枝上的鸟儿唱着欢乐的曲子,每当这时,嬉(xī)戏中的孩子们就会停下来侧耳聆(lín)听鸟儿的鸣唱。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
B.能否根治网吧“顽疾”,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江苏省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B.《背影》这篇课文中“背影”是全文内在的主线,是作者叙事抒情的线索,它在全文中只出现过两次。 |
C.《铁骑兵》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悬念横生,扣人心弦,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
D.《苏珊·安东尼》这篇课文通过写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而作的艰苦斗争,表现了这位伟大女性大无畏的气概和永不妥协的顽强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