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
(1)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表示):
实验一 |
亲本 |
F1 |
F2 |
||
雌 |
雄 |
雌 |
雄 |
||
红眼(♀)× 朱砂眼(♂) |
全红眼 |
全红眼 |
红眼:朱砂眼=1:1 |
||
①B、b基因位于______ _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__ ____性。
②让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雌蝇有 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 。
(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有关。将该白眼果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实验二 |
亲本 |
F1′ |
F2′ |
雌 |
雄 |
雌、雄均表现为 红眼:朱砂眼:白眼=4:3:1 |
|
白眼(♀)× 红眼(♂) |
全红眼 |
全朱砂眼 |
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 ;F2′代杂合雌蝇共有 种基因型,其基因型为 ;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
(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下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
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 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 个氨基酸。
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问题:
(1)DNA粗提取的实验原理是: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mol/L的NaCl溶液中的最低;鉴定DNA所用的试剂是,沸水浴加热呈色;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蒸馏水,第一次目的是使成熟的鸡血红细胞涨破释放出DNA,第二次目的是。
(2)PCR技术的中文全称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添加引物,它的化学本质是。反应过程中控制不同温度的意义是不同的: 90℃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50℃左右时,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72℃左右时延伸,Taq DNA聚合酶有最大活性,使DNA新链沿着方向延伸。
(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试验中,分离纯化常用的方法有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前者的原理是,后者的原理是,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某种多年生植物的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现有以下该植物的四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其中,A组中子代红花数量为298,蓝花数量为101;B、C组未统计数量。
(1)A组亲代红花基因型为;B组亲代蓝花基因型为。
(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用AA与其杂交进行测定,通过结果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
(3)该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决定其叶斑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叶斑(B)对无叶斑(b)为显性,有叶斑雄株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杂合叶斑雌株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两个细胞中的叶斑基因B数目比为,染色体数目比为。
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由甲图可推知,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写出两种),甲实验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
(2)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00mg,图乙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O2释放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00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mg。若适当增加植物生长环境中CO2的浓度,图乙中的B点将向(填“左”或“右”)移动。
(3)将对称叶片上侧遮光下侧曝光(如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有机物变化量(b-a)所代表的是12小时内下侧截取叶片的(填“总光合量”、“净光合量”或“呼吸量”)。
(4)1864年,德国科学家用图丙所示实验方法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此实验中(填“A”或“B”)组为实验组。
20世纪三十年代,科学家发现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且结实率大大降低,因而称为“恶苗病”。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科学家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发现这些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出现了恶苗病的症状。对此,科学家做出的推测是。
(2)为了验证上述推测,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赤霉菌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健康水稻幼苗上,作为实验组,并设置了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操作方法是将等量的未培养过赤霉菌的同种培养基的滤液喷施到健康的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水稻幼苗上。实验最可能的结果是:实验组水稻幼苗,对照组水稻幼苗。
(3)1935年科学家从培养赤霉菌的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此时能确定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吗?(填“是”或“否”),理由是。
(4)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和果实。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和德国的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开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机制”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结合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图1图2
(1)图1是人体内的一个细胞,可以通过“出芽”方式形成囊泡的细胞器有,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被称为,囊泡中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原因是。
(2)如图2所示,兰迪•谢克曼发现了调节囊泡运输的基因,若这些基因发生了突变,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就会出现“交通堵塞”而堆在细胞内找不到目的地。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在胰岛B细胞内,则人体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将(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图3
(3)詹姆斯•罗斯曼发现了囊泡准确送货的联络暗语,如图3所示,你认为这些联络暗语的化学本质是,囊泡发货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特点。
(4)一种新的制药工艺是以磷脂分子为基本骨架制成很小的“人工囊泡”,让这些“人工囊泡”裹着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通过人工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这种物质运输的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