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 Y < Z< W |
| 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
| 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
| D.室温下,0.1 mol/L 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 > 1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可以用来做果实催熟剂 |
| B.氨常用来做制冷剂 |
| C.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
|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不挥发性) |
向27.2 g 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 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 mol/L 的NaOH溶液1.0 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 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
|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 mol/L |
|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 |
| 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 mol |
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
|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 |
| C.离子Y2-和Z 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
|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 |
已知3.6 g碳在6.4 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已知单质C(s)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 mol C(s)与O2(g)反应生成CO(g)的反应热ΔH为( )
| A.-Y kJ/mol | B.-(10X-Y)kJ/mol |
| C.-(5X-0.5Y) kJ/mol | D.+(10X-Y)kJ/mol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两种微粒,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
| B.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
| C.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
|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