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201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变化(单位:亿元):
山东省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变化及其与全国的对比: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计划) |
全国 |
1.84% |
1.97% |
2.05% |
2.17% |
山东省 |
1.8% |
2.0% |
2.1% |
2.3% |
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的比重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投入强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都在3%以上。
材料二:随着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家用机器人已经具备了做家务、娱乐、医疗康复、助老助残、教育等功能;超级稻、杂交玉米,畜禽品种改良等成果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鞋类制造、工业设计,将会带来制造业的革命;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核技术等技术突破,带来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发展,并成为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引擎;变频技术的应用,极大地节约了能源;依靠最新科技,使污染物排放大为减少。
(1)请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增加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理由。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相匹配;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
(2)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依据。
材料四:为进一步推动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山东省科技厅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制定了2014年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提出要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财政科技资金增加对公益性技术领域投入力度,建设智慧城市,构建电子政务、数字医疗、数字社区、智能交通等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系统;研发推广使用固废综合利用、循环生产、细颗粒物污染控制、污水处理等技术。山东省政府还提出,要公开财政科技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对违规分配和使用财政科技资金者要依法查处。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山东省政府是如何促进提高创新能力的?
1949年,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法治之路的原点。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行,奠定依宪治国的基础。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建设的十年倒退。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方略。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我国的法治建设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建设发展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决定了我们在法治之路上只能前进,不能倒退。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在法治建设上的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古城扬州,贯穿城区东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只有文昌路一条,随着城市发展,原有的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群众出行的需要。2014年9月19日,历时三年建设的扬州瘦西湖隧道正式通车,这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瓶颈的制约,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瘦西湖隧道穿越国家5A级风景名胜瘦西湖,景区内唐城、宋城等历史文物众多,搞大开挖行不通,工程设计者依据扬州古城池演变的历史和考古规律,采取“单管双层”的盾构方法,把掘井打到地下10米以下,从而兼顾了节约成本、集约资源、保护文物三方诉求。
隧道所在地层为硬质黏土层,针对此类地质的施工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为此,施工方成立科研团队攻关,通过对盾构机冲刷系统、泥水分离系统的改造,终于解决全黏土层盾构泥水处理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瘦西湖隧道建设工程所蕴含的唯物论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华社记者用“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汽车、低下来的食品支出比重、高起来的文化程度、热起来的假日旅游、快起来的通信方式”等词语来描述这种变化。
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变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拥有节能、环保等百般好处的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一方面,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企业研发投入大,产品成本高,特别是动力电池价格高昂,成本要占整车造价的二分之一;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情高涨,而更多的还是在造势,现实产量和保有量并不高,可选车型不多。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知识,分析说明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的原因。
材料二、中学生是消费者,财富来源于家长。但“高消费、酷消费”成为部分同学的时尚。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
下表为某同学在2014年9月的消费清单(单位:元)
伙食 |
零食 |
手机消费 |
辅导资料 |
生日聚会 |
名牌服装 |
烟、台球 |
合计 |
450 |
500 |
150 |
200 |
200 |
600 |
60 |
2160 |
注:该生家长经营一家私营企业。每月供给生活费1000元。2014年重庆市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1250元/月。
(2)请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分析该生消费行为的成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近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发展,文化生活精彩纷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中宣部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该活动旨在让广大文艺工作者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使广大文艺工作者采撷文化养分、在深入人民生活中汲取创作营养;创作文艺精品,推出更多打动人心、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送去文化服务,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活动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