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上 太 行①
于 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晚年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轻骑遍历部所,延访父老”。而且年年出巡。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结合诗的后两句简要分析“千里客”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至3题。
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景德三年,诗人受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人排挤。贬至雷州(今广东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阳)等地,1023年闰九月七日(10月24日)病死于当地。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诗题取首句前二字,实类“无题”。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什么诗?
2、诗歌创作讲究“起承转合”,简析本诗是如何“转”的?
3、诗中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析。
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统摄全词,“别来”与“断肠”二语,直抒离愁别恨。 |
B.下片抒情主人公不胜翘首远望之苦的形象隐现于字里行间。 |
C.结句以春草为喻,贴切而生动地描摹出离恨之绵远、浩渺。 |
D.全词语言委婉深沉,创造寂寥苍凉之意境,给人审美感受。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虹口卷)
清平乐
南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砌下:即台阶下。
14.从字数看,这首词是( )
A.小令 B.中调 C.长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忧”字贯穿全诗,请概括诗人忧愁的具体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首联,分析诗人表现自己“百忧”之情的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这段文字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钓鱼岛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5个字。
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3块小岛礁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约6.344平方公里。隋场帝时,曾派使臣朱宽召琉球王归顺,又曾派陈棱、张镇周等率军进入琉球,途中都经过钓鱼岛。明朝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中,称该岛为“钓鱼屿”,清代名著《浮生六记》中亦有关于钓鱼岛的记录。钓鱼台列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他方面也有巨大的价值。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链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