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 B |
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AgCl比Agl更难溶 |
| C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没有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①C3H7Cl②C2H5Cl③C6H5Cl④C2H4Cl2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④ |
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 A.CH2Br2 | B.C3H7Br | C.C4H8 | D.C |
一种新型的灭火剂叫“1211”,其分子式是CF2ClBr,命名方法是按碳、氟、氯、溴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数目(末尾的“0”可略去)。按此原则,下列几种新型灭火剂的命名不正确的是()
| A.CF3Br-1301 | B.C2F4Cl2-242 | C.CF2Br2-122 | D.C2Cl2Br2-2022 |
冰箱制冷剂氟氯甲烷在高空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并进行下列反应:
(
) Cl+O3→ClO+O2 ClO+O→Cl+O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O3转变为O2 |
| B.Cl原子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
| C.氟氯甲烷是总反应的催化剂 |
| D.Cl原子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 |
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的反应中,两反应()
| A.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
| B.碳溴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
| C.产物相同,反应类型相同 |
| D.产物不同,反应类型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