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
B |
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 |
有白色沉淀出现 |
AgCl比Agl更难溶 |
C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
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
C.右上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
D.稀有气体元素。 |
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元素代号 |
L |
M |
Q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089 |
0.102 |
0.074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2 |
+6、-2 |
-2 |
A.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B.M与T形成的化合物不具有两性
C.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 D.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质子数:c>b | B.离子的还原性:Y2->Z- |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 D.原子半径:X<W |
有A、B、C、D四种金属,投入水中只有D反应放出氢气,将A投入C的盐溶液中可置换出金属C,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四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A>B>C>DB.D>B>A>CC.B>A>C>DD.C>A>B>D
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 | B.X可能是第三周期金属元素 |
C.Y可能与X同主族 | D.Y一定是金属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