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美国的物理学家劳伦斯设计出了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置于高真空中的两D形金属盒半径为R,两盒间的狭缝很小,带电粒子穿过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与盒面垂直。A处粒子源产生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粒子在加速器中被加速,其加速电压恒为U。带电粒子在加速过程中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重力的作用。则( )
A.带电粒子在加速器中第1次和第2次做曲线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t1:t2=1:2 |
B.带电粒子第1次和第2次经过两D形盒间狭缝后轨道半径之比r1:r2=![]() |
C.两D形盒狭缝间的交变电场的周期T=2![]() |
D.带电粒子离开回旋加速器时获得的动能为B2q2R2/2m |
如图所示,两个半径相同的半圆形光滑轨道分别竖直放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轨道两端在同一高度上。两个相同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同时分别从轨道的左端最高点由静止释放,M、N分别为两轨道的最低点,则()
A.两小球到达轨道最低点的速度vM>vN。 |
B.两小球到达轨道最低点的速度vM<vN。 |
C.两小球到达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NM>NN |
D.两小球到达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NM<NN |
正方形线框abcd边长为L,条形磁场的宽度也为L,现使线框匀速向右通过条形磁场,关于线框ab与bc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与方向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b边受安培力取向上为正,bc边受安培力取向右为正)()
A B C D
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于1932年发明的回旋加速器,应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特点,能使粒子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经过电场的多次加速获得较大的能量,使人类在获得较高能量带电粒子方面前进了一步。如图所示为一种改进后的回旋加速器示意图,其中盒缝间的加速电场场强大小恒定,且被限制在A、C板间。带电粒子从P0处静止释放,并沿电场线方向射入加速电场,经加速后再进入D形盒中的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对于这种改进后的回旋加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粒子每运动一周被加速一次
B.PlP2=P2P3
C.加速粒子的最大速度与D形盒的尺寸无关
D.加速电场方向不需要做周期性的变化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流表A和电压表V均可视为理想电表,现闭合开关S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
B.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 |
C.小灯泡L变亮 |
D.电容器C上电荷量减小 |
如图是两等量异种点电荷,以两电荷连线的中点O为圆心画出半圆,在半圆上有a、b、c三点,a、c分别为半圆与两电荷连线的交点,b点在两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
B.a、c两点的电势相同 |
C.正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
D.将正电荷由O移到b电场力做正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