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阿富汗问题伊斯坦布尔进程第四次外长会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发表讲话阐述了中方对解决阿富汗问题的主张,指出,国际社会应尊重阿富汗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让阿富汗人民在实践中找到一套合适的国家治理模式,从而实现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材料表明( )
①国际社会应尊重阿富汗的独立权
②中国积极顺应时代主题的新变化
③中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导者
④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我们通常说的有理想,主要是指社会共同理想。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 |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C.追求自己的美好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 |
D.指引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下列与孙武这句话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 B.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 |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D.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
道德评估的客观标准是
A.统治阶级的利益 | B.全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
C.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 D.人的价值 |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
C.人与人的关系 |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所包含的哲理是
A.把个人价值融于社会价值之中 | B.人的自由是相对的 |
C.人的发展具有历史阶段性 | D.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