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一经3H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其中含3H的染色体数一定为 N |
| 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N,则其中含3H的 DNA分子数为 N/2 |
| 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3H,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
|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3H,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
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下图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幅营养关系图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决定生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 |
| B.森林中的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 |
| C.退耕还林能使群落的结构复杂化,经历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 |
| D.在农业生产上,可依据群落的结构原理,合理搭配种植高矮不同农作物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
|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
|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 |
| D.调查跳蝻(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
为了减少某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下图表示对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在Ⅰ时期,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将会更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长 |
| B.在Ⅱ时期,害虫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不足 |
| C.在Ⅲ时期,两个种群之间仍然存在相互作用 |
| D.随着害虫的进一步减少蜘蛛数量最终会减少到零 |
下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 |
| 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 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 |
|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