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某同学为测定某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以及一段电阻丝的电阻率ρ,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电路。ab是一段电阻率较大的粗细均匀的电阻丝,R0是阻值为2Ω的保护电阻,滑动片P与电阻丝接触始终良好。实验时闭合电键,调节P的位置,将aP长度x和对应的电压U、电流I数据记录如下表:
图(b)
x(m) |
0.10 |
0.20 |
0.30 |
0.40 |
0.50 |
0.60 |
U(V) |
1.50 |
1.72 |
1.95 |
2.00 |
2.10 |
2.18 |
I(A) |
0.49 |
0.43 |
0.38 |
0.33 |
0.31 |
0.28 |
U/I (Ω) |
3.06 |
4.00 |
5.13 |
6.06 |
6.77 |
7.79 |
(1)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U-I图像,可得电源的电动势E= V;
内阻r = Ω.
(2)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d)上描点连线作U/I和x关系图线.
(3)已知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0.12×10-6m2,利用图(d)图线,可以求得电阻丝的电阻率ρ为 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根据图(d)图线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图甲是用一主尺最小分度为1mm,游标上有20个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一工件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可以读出此工件的长度为___________mm;图乙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圆筒内径时的示数,此读数应mm。
在“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某同学测得了七组数据(如下表).
(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图中作出I—U图线;从图线中得出,电源电动势E=____V,内电阻r=Ω.
(2)若一位同学未画出图线,只选用其中两组U和I的数据,根据公式E= U1+I1r和E=U2+I2r算出E和r,这样做可能得出误差很大的结果,则他选用其中第组和第 _______组数据时算得的结果误差大.
某同学测量一只未知阻值的电阻.
(1)他先用多用电表进行测量,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后,测量的结果如图甲所示,请你读出其阻值大小为,为了使多用电表测量的结果更准确,该同学接着应该进行哪些操作?
答.
(2)若该同学再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所用器材如图乙所示,其中电压表内阻约为5 kΩ,电流表内阻约为5Ω,变阻器阻值为50Ω.图中部分连线已经连接好,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测量电阻,请你完成其余的连线.
(3)该同学按照“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要求连接好图乙电路后,测得的电阻值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被测电阻的实际阻值.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
(2)(单选题)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多选题)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越大越好
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应越大越好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点迹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仪器,使用的是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2)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