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是良好的社会制度规范与政治环境的保障。回答1—2题。
1.古希腊人相信:“惟法律是将众人结合为一的最基本纽带,故而无法满足于行使单纯的专断权威。”“彼时整个文明都服从法律的统治……现代世界兴起于旧世界的废墟之上,却依然紧密联系着古代城邦的法律概念。”(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这表明古希腊( )
A.法律是紧密联系各城邦的基本纽带 B.奠基了人类宪政文明的历史进程
C.城邦法律因专断而导致了文明毁灭 D.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立法的蓝本
2.西塞罗指出:“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符合的正确理性,它是普遍适用、不变和永存的,它以其指令召唤履行义务,以其戒律防止作恶……改变这种法律为上帝所禁止,部分废除它并不允许,而且也不可能完全取消它。我们也不可以经由元老院和人民而免除我们对其的义务。”这一理念( )
A.推动了罗马万民法向自然法转型 B.有效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
C.反对元老院和议会加重人民义务 D.深刻影响了罗马万民法的形成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
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 | B.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D.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
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
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这反映出当时的杭州
A.开始成为商业都会 |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
C.城市区域功能明显 | D.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