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于”字用法与例句中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A.师不必贤于弟子 |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罢黜 茁壮 咄咄怪事 相形见绌 |
B.磨砺 勉励 晴天霹雳 老骥伏枥 |
C.揣度 祥瑞 急湍甚箭 惴惴不安 |
D.饴糖 怠慢 贻笑大方 百战不殆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
B.潘基文作为联合国最高行政长官,学识渊博,思维敏捷,面对一些棘手事务,左右逢源,从容不迫。 |
C.中网女单半决赛1号种子选手毛瑞斯莫与7号种子选手扬科维奇2小时41分钟的激烈搏杀,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
D.俗话说“三月天,孩儿脸”,下午两点多,整个城市上空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形与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暮蔼(ǎi)樯橹(qiáng lǔ)暴霜露(pù)匪我愆期(qiān) |
B.机杼(zhù)梵文(fàn)禅让(shàn)周公吐哺(fǔ) |
C.渌水(lù)竹暄(xuān)浣女(huàn)羽扇纶巾(guān) |
D.臆断(yì)踟蹰(chí chú)归荑(kuì tí)将子无怒(qiāng) |
使用标点符合全都正确的一句是()
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 |
B.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走进九寨沟,如同进入仙境,那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貌把我陶醉了。 |
B.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
C.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农村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要求,为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D.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之后,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中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