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我们的民族为什么那么热爱脚下的土地,那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诗性因素,也是中华民族青春常在的诗性因子。”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民族的文化意识,深植在国民的温馨记忆里。这表明( )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 B.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 C.体现时代精神是的文化发展的要求 |
| D.要全面传承传统文化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
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王某是河北省某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因其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该村村民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提议罢免其职务。按照公民政治参与的类型划分,与本案例同类的是( )
| A.市人大代表联名向环境保护主管单位负责人提出质询 |
| B.村民依法选举王某为县人大代表 |
| C.市民应邀参加市政府调整水价的听证会并发表意见 |
| D.市民向信访部门举报政府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
近年来,“限”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热词”,出门开车“限”号、房产市场“限”购、部分景点宾馆“限”价、企业废弃物要“限”排。这些“限”的经济原因是
①“限”号,是因为道路资源的有限性
②“限”购,是因为房产市场具有弱点和缺陷
③“限”’排,是因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需要
④“限”价,是为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2013年,世界金融危机不断深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在此背景下,扩大国内需求的紧迫性日益凸显。国家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由此产生的政策传导效应是( )
“挤进效应”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迈克尔·帕金在其所著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下列能够产生“挤进效应”的举措有 ( )
①国家增发国债,增大财政补贴 ②降低税率,提高征税起征点
③国家增发纸币,加快货币流通 ④降低利率,降低居民储蓄率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