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明同学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把章鱼(软体动物)放到大鱼缸中,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玻璃板高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鱼能从玻璃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同时将食物(小虾)放入玻璃板的另一端,当章鱼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撞,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捉。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另一组同学在用小狗做实验时,只用一次小狗就学会了绕道捕获食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小狗越过障碍物而获得食物,都属于         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                             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
(2)上述实验证明,某些低等动物也可以形成         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          ,能利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大大增强了                    能力。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图中的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

⑴、图中1是_______,它有保护和_______作用。
⑵、图中2是_______,它的功能除保护以外,还能进行_______。
⑶、西瓜中贮藏大量水分和糖分的结构是图中的[4] _______。它随着细胞的生长,其数量会逐渐_______,大小会逐渐_______。
⑷、[3] _______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它含有重要的_______。
⑸、洋葱、大蒜和小蚂蚁,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结构单位即_______组成。
⑹、此细胞是_______细胞(填“植物”或“动物”),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在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散失的。

请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知识回答

(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是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
(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
(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__________,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______,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_____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 平衡。
(4)b作用的意义是分解_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___,供给植物的生命活动。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该食物网中有一只食物链没有画完,请在上图中补充完整。

(2)写出其中最长的一只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________。
(4)如果为了消灭害虫,在小麦上喷洒难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则农药中的有毒物质会通过____________积聚,最终受害的是____________。

右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请回答:

(1)能贮藏营养的结构是[ 4 ] _______ 。
(2) 图中③的名称是_______ 。
(3)图中将来发育成植物体的根的结构是② _______。
(4)图中①的名称是 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