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以二倍体西瓜①和②为原始的育种材料,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到了相应植株④一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
B.植株⑧所产生的种子发育形成的植株才能结出无子西瓜 |
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幼苗⑨的基因型为8种 |
D.③至④过程的处理方法,提高了基因突变的频率 |
为探究人类活动对鸟类食性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者调查了某地的自然保护区、农田和城区3种生境中雀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取样的方法和条件一致),结果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类型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度高 |
B. |
农田的鸟类比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种间竞争更小 |
C. |
自然保护区鸟类比其他生境的鸟类有更宽的空间生态位 |
D. |
人类活动产生的空白生态位有利于杂食性鸟类迁入 |
Janzen-Connel假说(詹曾-康奈尔假说)认为,某些植物母株周围会积累对自身有害的病原菌、昆虫等,从而抑制母株附近自身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下列现象中,不能用该假说合理解释的是( )
A.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楠木幼苗距离母株越远,其密度越大 |
B. |
鸟巢兰种子远离母株萌发时,缺少土壤共生菌,幼苗死亡 |
C. |
中药材三七连续原地栽种,会暴发病虫害导致产量降低 |
D. |
我国农业实践中采用的水旱轮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
EDAR 基因的一个碱基替换与东亚人有更多汗腺等典型体征有关。用 分别表示突变前后的EDAR 基因,研究发现, 的频率从末次盛冰期后开始明显升高。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
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B. |
不存在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群中 |
C. |
的频率升高是末次盛冰期后环境选择的结果 |
D. |
、 和 个体的汗腺密度依次下降 |
研究发现,短暂地抑制果蝇幼虫中PcG 蛋白(具有组蛋白修饰功能)的合成,会启动原癌基因zfhl的表达,导致肿瘤形成。驱动此肿瘤形成的原因属于( )
A. |
基因突变 |
B. |
染色体变异 |
C. |
基因重组 |
D. |
表观遗传 |
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某克氏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的性染色体组成见图。Xg1和Xg2为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导致该患儿染色体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 |
B. |
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 |
C. |
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 |
D. |
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