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主要经济数据,可谓“国家年报”。国家统计局还首次公布了近十年的基尼系数:
年份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基尼系数 |
0.479 |
0.473 |
0.485 |
0.487 |
0.484 |
0.491 |
0.490 |
0.481 |
0.477 |
0.474 |
注: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经济学家们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三次改革与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这场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第二次是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农村正面临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即农村城镇化。
材料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时下,国际交流中,传统文化“中国元素”无所不在。“皮影剪纸灯笼花轿,亭台楼阁宝塔城堡,小桥流水小巷古道,国粹凤凰国宝熊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时,也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吉利汽车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用原汁原味的京剧脸谱做表演,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驻足,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中所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的三次“浪潮"。
(3)结合材料三,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元素”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影响不断增强的原因。
(8分)由中宣部和原内贸部组织的全国商业企业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蓬勃发展,职工把“以真诚赢得信誉,用信誉保证效益”的口号变为自觉的行动。它在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是商业企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得到了加强;二是经济效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传播了文明新风。不少地方把这一活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企业的重要内容。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什么重要性?
(2)为什么说遵守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
(8分)气象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资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本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试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12分)我国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与广大三峡移民从国家大局出发有密切关系,也与接收安置三峡移民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按国务院接收安置三峡移民的要求,承担接收任务的江苏大丰市自觉牺牲局部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服从国家建设大局,共接收安置重庆市去阳县183户810名移民,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请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12分)《半月谈》载文指出,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科学,科学的基础是求真,来不得半点虚假,把经济发展建立在扎实可靠的基础上,是对一个地方的主政者最起码的要求。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在有的地方却难以落实。数字能上不能下,速度能快不能慢,对上报喜不报忧,最终损害的还是老百姓的利益。
请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评析。
(16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循守旧的意识、闭关自守的意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意识、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意识等,已经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了,而这些意识的增强又鼓舞、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知难而进,去夺取学习和事业上的成功。 材料二: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增长才干、开拓创新。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市场活动中出现和存在的东西,并不都是积极的、健康的、合理的。对于错误的、丑恶的东西,必须给以抵制、批评和纠正,不能漠然视之,更不能任其泛滥,让它们去腐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
(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6分)
(2)根据(1)的结论,结合材料中的事实,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认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