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最佳解释是
A.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B.离心速度太快导致T2噬菌体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
含有215个N原子的200个氨基酸,形成的5个四肽、4个六肽和一个2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这些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肽键与氨基数目的最大值分别是
A.189和11 | B.200和215 | C.189和26 | D.200和200 |
下列对ATP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K+进入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可使ADP含量增加 |
B.在有光条件下,叶绿体中才能合成ATP |
C.萤火虫发光的能量是由ADP转换成ATP时提供的 |
D.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总是与ATP的合成相关![]() |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若表示有丝分裂,则b+c为一个细胞周期 |
B.图乙中温度在a.b两点时酶活性都很低,但在a点时酶的结构并未发生变化 |
C.图丙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
D.图丁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 |
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吸收氧气,进行需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下列关于影响酶促反应速率(V )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
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酶浓度成正相关 |
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成正相关 |
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成正相关 |
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