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王军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他将两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通过短玻璃管与相同的气球相连,两次实验电源电压相同.
(1)在这个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是通过 体现出来的,像这种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容易直接观测量的方法叫“转换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 ;
(2)甲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3)在装置甲、乙两次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里气球B与D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
(4)在甲、乙两装置同时实验,在相同的通电时间里,与气球 (填气球字母标号)相通的电阻丝产生热量最多;
(5)教材上的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烧瓶与甲、乙中的相同).比较甲乙和丙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实验装置,你认为较好的装置是 ,理由是: .
对于用天平、量筒测某种液体的密度来说,其实验设计有如下二种方案:
方案一: A.将烧杯中的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C.再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总质量m2 D.用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 |
方案二: A.在烧杯中盛被测液体,测出它们的质量m1 B.将烧杯中的适量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V C.测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D.用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 |
(1)一、二两种方案,选第种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误差最小。
(2)用你选择的方案进行实验,所测密度的表达式ρ液体=。
(3)经过思考小明将另一方案稍加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改进后的步骤C分为两步,请你帮他写出改进内容:
第一步:
第二步:
(4)用步骤中的字母,写出方案改进后小明所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液体=
张华和同学到游子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拾到一些不规则小石块,他们很想知道这种小石块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们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种小石块的密度。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处,调节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由图甲可知,小石块的体积是cm3, 由图乙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g,小石块的密度ρ=kg/m3。
(3)小敏的石块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他利用烧杯和天平按图所示方法也测出了石块的体积。操作如下: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 B.取出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22g; | 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79g。 | D.计算出石块的体积为cm3。 |
(4)从图B到图C的操作引起的石块密度的测量跟实际值相比会偏(选填“大”或“小”),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小明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弹簧下端分别挂不同个数的钩码(质量相等),使弹簧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同时在刻度尺上读出每次弹簧下端指针的位置,将数据记录于下表。
所受拉力F/N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指针位置x/cm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5.8 |
5. 8 |
弹簧的伸长x1/cm |
0 |
0.5 |
1 |
1.5 |
2 |
3 |
3.3 |
3.3 |
将表格中数据补充完整。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3) 用题目中的弹簧制成弹簧测力计,其量程是N 。
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和“判断重力方向”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1)第一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 |
物体质量m(kg) |
重力G(N) |
比值(G/m)(N/kg) |
物体1 |
0.1 |
0.98 |
9.8 |
物体2 |
0.2 |
1.96 |
9.8 |
物体3 |
0.3 |
2.94 |
9.8 |
①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②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2)、该组同学在探究重力方向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操作如下。
①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变化/不变);剪断悬线OA,小球(竖直/垂直)下落。
②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
(3)第二组: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
被测物体 |
形状 |
重力 |
橡皮泥 |
正方体 |
4.8N |
球形 |
42N |
|
三角锥形 |
3.6N |
分析上述的实验数据,第二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他们形成这一错误结论的主要原因:。
如图所示为几种常见仪器的使用过程,指出其中的使用不当之处:
甲:。
乙:。
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