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能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所以,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这反映了( )
①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需求决定生产,有需求才可能实现这一惊险跳跃
③此处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足值的现实的货币
④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必须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让渡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期间,他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从观赏商周青铜器到清代九桃瓶的七件文物上体验了中国历史的厚重。这说明
|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
| 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 D.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
2010年8月28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汉语办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总决
赛在京落下帷
幕,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参与决赛阶段的角逐。“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文化强。”当今全球的“汉语热”是与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上升密不可分。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是政治和
经济的反映②文化的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推广汉语是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需要
|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0年5月17日闭幕的第六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总成交额达到1084.34亿,文博会在推动出口和交易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说明
| A.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 B.文化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
| C.文化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发展 |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现在的动车组不一样了,它普遍采用
动力分散技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装置,因此跑得又快又稳。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漫画《鲜花》的哲学寓意是()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 C.意识活动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