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
①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
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某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信息被关注和转发,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社会公众参与街拍、慈善基金参与救助、警方调查核实……“关注产生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由此可见
①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文化的力量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于信息传递过程中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④文化交流是文化永葆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往往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等,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西方人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这说明
A.不同的文化背景只能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 | B.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D.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