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日,作家余华在毁誉参半的长篇小说《第七天》作品研讨会上,首度开腔回应读者对他新书的吐槽:“我说《第七天》语言肯定没人骂了,但一样有人骂,有人说语言苍白,语言枯燥无味,白开水一样的语言。确实我没有想到语言也有人骂,因为这个小说的语言我非常讲究的,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尤其到一校、二校时,改动的全是语言。”由此可以看出( )
①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映像
②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对一个对象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
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 A.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
|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
|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
| D.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
横扫金球奖等多项大奖后,电影《逃离德黑兰》问鼎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艺术的表现手法,紧张刺激的情节,演员的出色表演,自然是这部电影勇夺“小金人”的原因,但“政治”永远不会在奥斯卡奖评选中缺席。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文化产品可以达到政治目的④人们的政治生活取决于文化生活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中国大妈、女汉子、土豪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类人群、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这表明
| A.网络文化呈现出庸俗化的发展态势 |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
| C.文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 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矛盾各不相同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的主观感受
④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
|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②③ |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决定在上海和浙江两地进行试点先行。高考改革在沪浙两地试点先行符合的哲理是
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②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④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