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假谲》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这表明( )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
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超前性 |
C.客观存在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 |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为把2008年奥运会真正办成“绿色奥运”,北京的措施之一是将废水处理作为再生水回用。“废水不废”,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
B.改造世界要正确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
D.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
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在于
A.物质能够独立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 |
B.物质是运动的,意识是不运动的 |
C.物质是具体的事物,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
D.物质是有形的,意识是无形的 |
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梦想,今天在中国航天人的奋斗努力下,中国人的“飞天”梦终于变成现实。由此可见
A.理想有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之分 | B.理想的实现特别需要人们的艰苦奋斗 |
C.理想属于社会意识 | D.理想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 |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
A.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 | B.用认识指导实践,有效的改造世界 |
C.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D.把握事物的真相,不能被假象所蒙蔽 |
人工降雨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天空中要有成雨条件,如果缺乏相应的条件,人工降雨就不可能进行。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B.客观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
C.人们要认识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