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写在横线上:
①磷元素                   ;②2个铵根离子                 ;
③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
(2)野炊结束后,小辉使用少量水就将灶火浇灭。他选择的灭火原理是__           
(3)普通干电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其构造示意图如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普通干电池胜任照明时化学能转化为                 
②电池中石墨表现出优良的               性能;
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不同。
(4)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水。
①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
a.不得呈现异色;b.不得有异味;c.应澄清透明;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                操作达到;
②“水的质量决定生命的质量”这句广告词充分说明了饮用水的质量关系到我们的健康。生活中常采用   的方法降低饮用水的硬度。除去饮用水的异味可采用的物质是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净水剂,可由如下反应制得:Fe2O3+3X+4KOH=2K2FeO4+3KNO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怀疑自家菜地因施用硫酸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土壤酸化问题,于是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产品说明]小明同学根据图1所示产品说明书中的  和硫酸铵的组成,推测硫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探究1]土壤的酸碱性

实验1:按图2所示溶解土样,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用pH试纸测量土样浸出液的pH约为4,说明土壤呈酸性。

[探究II]硫酸铵具有哪些性质

实验2:25℃时,将30g硫酸铵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对应图3中  (选填序号)点的状态,测得其pH约为5。

实验3:为证明硫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了氨气,小组同学进行了图4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硫酸铵固体减少;②用酚酞溶液浸湿的滤纸  。③小气球变大。

小明依据现象①和②,小红只依据③,都得出了“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小组同学认为小红的依据不合理,小气球胀大可能是装置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致。若要通过小气球的变化得出“硫酸铵受热分解”的结论,还需继续进行观察,若  ,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实验4:按图5所示进行实验,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硫酸铵能与熟石灰发生反应。

[拓展应用]

(1)为保证铵态氮肥的肥效,不能高温暴晒,不能  

(2)硫酸铵中氮元素被植物吸收后,剩余的硫酸使得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进行改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和I为红色固体,B、D和L为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2)E的组成元素在化合物中常呈现的化合价有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上述转化中,B和L表现出相应的化学性质是  

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该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2)乙是探究影响铁锈蚀快慢因素的实验,为探究氯化钠是否可以加快铁的锈蚀,试管①中的物质X和试管②中的物质Y分别是  

(3)丙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过滤操作。过滤时,最好先将上层液体倒入过滤器,然后再倒入混有沉淀的液体,以免  ,使过滤速度过慢。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若颠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操作均正确)。则得到的精盐质量会  (选镇“偏大”“不变”或“偏小”)。

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烧水时易生水垢的水,属于  水。

(2)人体摄入  元素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3)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  

(4)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  作用。

(5)尼龙手套、玻璃茶杯、纯棉桌布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分。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