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将提取出的“疯牛病”病毒用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分别进行处理后,发现该病毒仍具有侵染能力,但用蛋白酶处理后,病毒就会失去侵染能力,该现象说明( )
A.“疯牛病”病毒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
B.“疯牛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
C.“疯牛病”病毒对核酸水解酶具有抵抗力 |
D.“疯牛病”病毒不含蛋白质,只含核酸 |
大小、长势相同的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0~10 min期间,乙的有机物积累速度大于甲 |
B.10~20min期间,甲和乙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H]的场所为线粒体和叶绿体 |
C.30~45 min期间,甲和乙均不进行光合作用 |
D.若甲、乙培养在同一密闭透明的玻璃罩内,一段时间后乙先死亡 |
图A、B、C表示的是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A是自由扩散 B.图B运输速度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C.图C是主动运输D.图C细胞内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说明该物质进行逆浓度运输
下列一组细胞中,失去继续分裂能力的是( )
A肝细胞和生发层细胞 B肾细胞和骨髓细胞
C成熟的红细胞和骨细胞 D神经细胞和表皮细胞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表示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o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增加,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o左右 |
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过程中,下列各项评价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但是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
B 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但是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
C 毕希纳实验说明: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D 萨姆纳把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并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了脲酶,而且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