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材料与历史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
史 实 材 料 |
历 史 推 论 |
正 确 与 否 |
(1)《荀子》一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这说明西周初期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亲族。 |
|
(2)在中国古代的两个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局面。 |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 |
|
(3)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这位诸侯国的国君是我国春秋时期吴国的国王夫差。 |
|
(4)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这反映了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大事都由他决定。 |
|
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中国近代主要战争比较表
战争名称 |
起止时间 |
发动国家 |
签订条约 |
影响 |
鸦片战争 |
1840-1842 |
英国 |
《南京条约》 |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6-1860 |
英国、法国 |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
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
甲午战争 |
1894-1895 |
日本 |
《马关条约》 |
刺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0-1901 |
英、法、俄、日等八国 |
《辛丑条约》 |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C”。
(1)这四场战争都发生在19世纪。()
(2)这四场战争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一步步加深,直至最终落入深渊。()
(3)四场战争的发动者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其中英国参与了三次战争。()
(4)八国联军战争中,侵略者占领了北京。()
(5)《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判断题。以下结论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上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上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填上C。
名称 |
佛 教 |
基 督 教 |
伊斯兰教 |
创立背景 |
反对婆罗门统治的思潮 |
反对罗马的统治[ |
反对外族的入侵 |
时间 |
公元前6世纪 |
1世纪 |
7世纪 |
地点 |
印度 |
巴勒斯坦、小亚细亚 |
阿拉伯半岛 |
创立者 |
乔达摩.悉达多 |
耶稣 |
穆罕默德 |
经典 |
“三藏” |
《圣经》 |
《古兰经》 |
教义 |
众生平等,自我解脱,禁欲修行 |
崇拜上帝 |
信仰安拉 |
(1)三大宗教都产生在亚洲。()
(2)三大宗教都有各自的经典和主张。()
(3)佛教在阿育王统治时被定为国教。 ()
(4)基督教的创立者是上帝。()
(5)伊斯兰教是三大宗教中创立最早的。 ()
阅读下表判断
国家 |
霸主 |
称霸原因 |
晋国 |
晋文公 |
任用狐偃、赵衰进行改革,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 |
吴国 |
阖闾 |
重用孙武,改革内政,壮大军队,与楚军作战,五战五胜。 |
以下结论或观点,如果与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相符,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划“√”;违背了上述图片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上述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1)任用人才治理国家是吴王阖闾和晋文公能成就霸业的重要原因。( )
(2)吴王阖闾是春秋时期第四位霸主。( )
(3)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退避三舍。( )
(4)城濮之战使晋文公称霸中原。( )
(5)吴王阖闾重用的人才是孙膑。( )
(辨析题)小明同学的笔记中存在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1840年,英国侵略,清王朝战败《南京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错题
(1)《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端的是天津。
错误: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李鸿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
错误: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3)1900年6月,俄、英等八个国家拼凑了2000多人的队伍,由华尔率领,从大沽口径天津向北京进犯。
错误: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4)洋务派为了实现“自强” 的目的,筹建了北洋、南洋、和东洋三只海军。
错误: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