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材料与历史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
史 实 材 料 |
历 史 推 论 |
正 确 与 否 |
(1)《荀子》一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
这说明西周初期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亲族。 |
|
(2)在中国古代的两个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局面。 |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 |
|
(3)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这位诸侯国的国君是我国春秋时期吴国的国王夫差。 |
|
(4)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这反映了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大事都由他决定。 |
|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上填涂“T”,错误的在答题卡上填涂”F“。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西方的圣诞节12月25日是纪念救世主耶稣出生的日子。()
2.著名的连接亚欧非的“丝绸之路”,开辟于中国古代的西汉时期。()
3.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出兵东征,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美的大帝国。()
4.《伊索寓言》和《天方夜谭》两部名著都是阿拉伯著名的文学作品。()
5.阿拉伯数字本不是阿拉伯人发明,而是印度人创造的。()
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
2、7世纪后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史称“明治维新”()
3、公元624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从此,基督教得到广泛推广。()
4、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与我国的周朝封建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5、东罗马帝国在君士但丁堡建立。君士坦丁堡之前又称“拜占廷”,故又称拜占廷帝国。()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分封制。
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居民已学会种植水稻、白菜等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