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日本“购岛”事件,又一次把我们带入了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二、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某条约内容
材料三
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仔细观察图一,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出图中阴影部分在近代被哪国家所割占?通过什么条约在何时被割占?
(2)阅读材料二,思考这段文字材料出自哪个条约?请你简要概述该条约的内容。
(3)结合材料三中“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思考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整体性影响是什么?
(4)材料三中战争导致的“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想象当时的场景,针对目前的钓鱼岛问题,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请回答:
(1)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2)写出春秋时期晋楚之间进行的著名战役的名称。
(3)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是哪个诸侯国?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请列举两位。
(5)写出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名称。
黄河和长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两条母亲河,在这里产生了许多灿烂的文化。
据此请回答:
(1)请分别列举黄河和长江流域一个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
(2)此时黄河和长江流域代表性的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3)相传远古时,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其中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主要是哪两个部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大意是: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4)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来说明“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建(封疆建国)亲戚,以藩(藩国,诸侯国的意思)屏周(拱卫周王室)。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朝见天子)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攻打)。
——《孟子·告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指出实行这种制度目的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
(3)结合材料二指出,若诸侯国不履行对周王的义务,结果是什么?(回答完整才给分。)
下图是教材第5课的“学习活动-制作西周主要封国分布图”的样图,制作时,图上应标出镐京及重要封国。
你在制图时应该把西周的都城镐京标在① (请选填图中的字母);重要封国②燕 、③齐 、④鲁 、⑤晋 (请选填图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