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雷纳·韦勒克在评论某文学流派时说:“就诗歌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他所评论的是哪一文学流派
A.新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1901年梁启超在新闻报刊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科第出身人士不再被重视 |
B.晚清以来,提倡和传播西学已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
C.庚子事变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已成社会风尚 |
D.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 |
明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间,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000到10000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3。导致这一现象主要的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贸易联系 | B.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大量白银 |
C.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流通货币 | 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 |
朱子曰:“天下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之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
A.“理”是一种客观物质 | B.人性与天理一致 |
C.主张“知行合一” | D.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 |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强调“法”是“礼”的基础 | B.主张礼法并施 |
C.提倡严刑峻法 | D.主张“仁政”是治国的根本 |
中国有一史学家认为“封建之制,实为吾国雄长东亚,成为大一统之国家之基。而外观虽号统一,内部之文化实分为无限之阶级。”这里的“封建之制”是指
A.地主土地所有制 |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C.分封制 | D.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