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则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看下面问题回答:
(1)这两种看法是否矛盾?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2)隋唐之前的历代王朝采取什么方式选拔人才?再结合科举制度从隋唐产生和明清衰落的史实,评价其历史作用。
(3)1905年,清政府正式下令废除科举制度,实行新的学校教育制度。简要叙述清末新教育制度是怎样兴起和取代科举制的。
(2008年11月潍坊市北四县高二阶段性评估27题)文学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张旭《古诗四帖》图二颜真卿书法
图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图四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图五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1)图一、图二两位书法家的作品各有何特点?它们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图三、图四分别属于中国画哪一画种?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明形成两种画风差异的原因。
(3)依据图五,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形式是什么?(1分)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3分)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掷铁饼者》《阿芙洛狄特》苏格拉底柱像
(1)三幅图反映的辉煌成就属于那个地区?属于何种文明形式?她创造的哪些人类文明成果影响至今?
材料二 2008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之夜,已经永久铭刻在中国文明发展的青史上。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这个夜晚见识了中华文化的悠远浩大,领略了五千年民族的历史厚度,感受到深厚的人文积淀焕发的艺术光彩。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是宣传中国现代化建设理念和五千年文明的巨大舞台,并且是面向世界的。
我特别注重开幕式体现的中国文化的自信。过去我们对外文化传播缺乏自信,往往迎合外国人口味。如爱用《茉莉花》歌曲,因为这首歌在歌剧《图兰多》里用过,外国人熟悉。其实中国有很多“茉莉花”,但我们怕别人不懂,所以不敢用。这次则是以我为主,无论是武术、风筝、飞天、昆曲、木偶、孔子《论语》、三千弟子求学等,将中国文化的精华用通俗美妙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尤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字,用活体印刷的表现方式,深刻鲜明地展示在全世界面前。相信通过这样的传播方式,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开幕式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主题。童声唱《歌唱祖国》,56个民族的儿童护送国旗,郎朗陪伴一个小女孩弹琴,传达了人类社会热爱儿童的共性。
(2)请结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和材料二,概括中国对人类文明作出哪些重大贡献(传统文化)?
材料三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盛赞:“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在闭幕式上致辞:中国人民用满腔热情兑现了庄严的承诺,实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留下了巨大而丰富的文化和体育遗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体育运动的盛会、和平的盛会、友谊的盛会。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原因有哪些?
(13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们又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创作者的心声、社会的喜好、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其中,向世俗化的转变即是特点之一,世俗化完全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阅读下面图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