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史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把天主教会作为斗争对象,这主要是因为
A.教会是欧洲封建势力的主要代表 |
B.教会势力发展严重损害世俗政权利益 |
C.罗马教会势力的扩张损害各国民族利益 |
D.当时多数西方国家实行政教合一 |
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认为,巴黎公社这个政治形式,既具有“帝国的对立物”(在初期阶段)即民主共和国的性质,又具有工人政府(资产阶级代表退出公社以后)即社会共和国的性质。这就是巴黎公社具有的“帝国的对立物”和工人政府的两重性。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
A.要求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实现城市自治 |
B.践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
C.追求民主、共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
D.主张推翻君主统治,完善民主政治 |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英国
A.确立了两党制 | B.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 |
C.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 D.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
《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利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核心主张是
A.维护各州的权利 | B.争取民族独立 |
C.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 D.建立民主制度 |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材料主要说明
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 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
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 D.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
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他时,它不存在。当然,这一论断的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骇人听闻的论断,居然在一门古老的学科——历史学那里找到了知音。这种历史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