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平原。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明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
|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
|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
| D.政治文明完全由地理左右 |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 )
|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
|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
下表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 )
| 时间 |
内容 |
| 1862年 |
创办京师同文馆(外语) |
| 1863年 |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
| 1866年 |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
| 1867年 |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
| 1872-1875年 |
派遣留美学生120人,学习自然科学(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 |
| 1880年 |
创办北洋电报学堂(科技) |
①注重外语和科技教育 ②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
③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④使西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统计表格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1895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 000人,到1906-1907年更达到107 000人。这一现象说明 ( )
| A.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 | B.电力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 |
| C.电力工业发展成为新兴产业 | D.电业工人就业比例不断增长 |
“在1763-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里,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材料中的“善事”主要指 ( )
| A.进一步加强世界联系 | B.传播工业文明的成果 |
| C.推动近代工业的兴起 | D.为世界各地提供商品 |
16-18世纪,西班牙、荷兰、英国依次成为海上世界殖民霸主。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 A.殖民霸权不断转移 |
| B.英国国力超过西班牙 |
|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D.工业资本优于商业资本,资本主义优于封建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