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 B.法兰西第一帝国 |
| C.德意志帝国 | D.美利坚合众国 |
“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
| 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
| 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以下评价最能说明“始皇”称号是“当之无愧”的一项是
| 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 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 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 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 |
关于分封制,有人说:“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这个评价
| A.正确,因为分封制加剧了中央政府和地方之间的矛盾 |
| B.不正确,“争”、“乱”原因有很多,归结于分封制本身是不确切的 |
| C.正确,因为从分封制开始,出现了许多诸侯国割据称雄的局面 |
| D.不正确,因为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不可能引起“争、乱”局面 |
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这一认识体现了其()
| A.对雅典民主政治持肯定态度 | B.对抽签选举持反对态度 |
| C.主张按照人的出身来确定社会分工 | D.主张民众的直接民主 |
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
|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 |
| 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
|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