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说道:“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有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这些原则”是指( )
A.“另起炉灶”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一边倒”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国的英文首字母连缀起来,创造了一个响亮的名称BRIC(与砖的英文“Brick”发音相同),“金砖四国”之名随之流行,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力量 |
B.中国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
C.俄罗斯正走出低谷,其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
D.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 | B.佃农经济 | C.庄园经济 | D.商品经济 |
现珍藏于西藏博物馆的明代“孔夫子讲学”唐卡是国家一级文物,它中央绣有孔子披袈裟讲学的形象,四周则是藏传佛教和儒学人物的绣像,画面生动有趣,人物形态逼真传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魂宝。 该唐卡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儒学在明朝时期传入西藏 | B.儒学文化影响深远 |
C.汉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D.中华文化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庆典。同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①改善中国国际环境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此后2000多年却是“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昙花一现,改革开放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社会变革、国家政策息息相关 |
B.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倡导主旋律,不需要“百家争鸣” |
C.封建专制统治是扼杀思想、摧残文化的主要因素 |
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内容是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