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l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
(4)综述以上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日本的对外扩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
便之。

——《后汉书·杜诗传》
材料三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
——《三辅黄图》卷二
(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图文,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何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2)据材料三,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
(3)基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 梭伦
材料二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
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 (2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 (2分)
(2)材料二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2分)
(3)从梭伦、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分)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两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发展农业,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都曾经作过重要的探索。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21年,苏俄在农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主要采取什么形式?同时期,苏联的哪位领导人也开始对农业经济体制进行改革?(1分)
(3)为使农业复苏,罗斯福新政期间,在农业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具有什么特点?对农业的改革主要采取什么形式?
(5)从各国制定的农业政策中,你有什么启示?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英]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1中轮船、火车和电话是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发明者分别是谁?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一国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在前列的是哪两个国家?
(3)简要指出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