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明清时期科技的衰落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定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憎尼道士日益增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景文集·上三冗三费疏》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思《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晚清以前近800年的评价: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较为集中地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论和批判。
梁启超在20世纪初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案。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三冗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符合这一特点的许多措施中既有成功的,又有埋伏着失败隐患的。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对王安石变法有何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东枣庄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878年成立的中兴煤矿,是当时华商自办的最大煤矿,是中国唯一一家由两任民国总统徐世昌和黎元洪任董事会长、民国总理周自齐和朱桂辛任财务总监的企业,李鸿章、张学良等人都曾是中兴公司的大股东。
——摘自枣庄政务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当时山东枣庄中兴煤矿成立的条件有哪些?列举与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同时期的著名的民族工业有哪些(至少2个)?
材料二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到抗战前,荣家的面粉厂已飙升到14家,另外还衍生出了9家纺织厂。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家企业此时得以迅速发展的因素。
材料三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
(3)根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4)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从哪些方面构建工业体系的?
(5)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逸周书·聚篇》
数罟不夸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
圣王之制也,草本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尤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王制》
(1)概括材料一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8分)
材料二 战国初期,商鞅在秦国变法,用免除赋税徭役的办法招揽三晋的农民来秦国垦荒。这种政策一直沿袭到秦统一和西汉。秦汉移民实边、士兵屯田的政策尽管使传统的农业区向北向西大大地推进了,移民和屯田士兵在这里辛勤开垦出来的土地最终也淹埋在漠漠的黄沙中。黄河在秦以前只称“河”,例如,写于战国时代的《禹贡》一书,在提到黄河时都只称“河”。但是在《汉书》中已出现了“黄河”的名称。之所以叫黄河,就是因为河水夹带大量黄色的泥沙的缘故。西汉黄河多次决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移民实边、士兵屯田政策”?
材料三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
2014年2月,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3)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环境问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787年于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历时三个月,麦迪逊是带着一套宏大的制宪方案前来与会的......他草拟的“弗吉尼亚方案”成为会议上制定的新宪法的理论依据。他为建立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而慷慨陈词,起草了大部分宪法条文。他主张加强中央的权力,在联邦政府中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建立具有民意基础的两院制国会体系。但他不同意汉密尔顿等极端联邦派的主张,而是主张建立一个能在中央与各州之间层层分权的联邦体系,确立司法部门的独立地位,并提出应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众议员......所以许多史学家称他为美国的“宪法之父”。
——刘文涛《隐蔽的总统》
材料二有学者说到:“麦迪逊与其他奴隶主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将宗教自由划入了他所在群体的人们应该拥有的权利。”,麦迪逊出身奴隶主家庭,他的家族拥有一百多个奴隶,因此麦迪逊对奴隶的看法有他的历史局限性。对他而言,身为奴隶意味着被剥夺所有权利,他觉得剥夺奴隶的权利是他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应有的资格。人民主权和天赋人权被写进联邦宪法,然后基本人权的落实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其中最典型、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奴隶制及与之相伴的种族歧视。
——《麦迪逊联邦思想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述后来被美国所采用的麦迪逊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麦迪逊关于人权观点的局限性,最后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随着二战的结束,结束日本原本的政治体制使其走向现代民主国家是美国当局面临的主要问题,于是于1945年10月11日,盟军总司令下达了五项改革的指令:第一,赋予妇女参政权;第二,保障工人团结权;第三,教育制度的自由民主化;第四,废除专制政治;第五,促进经济民主化。
......
美国在占领日本之前就已经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其中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通过学者的大量研究调查,美国也认识到了在日本照搬美国宪法是完全行不通的,应该采取更适合日本国情的宪法体系。因此在宪法的制定上美国还是希望能够保留天皇的,但是也不能放弃对日本政治的民主改革。
——《战后初期日本政治文化的重构》
材料二盟军总司令部发布的《关于对日本教育制度的管理政策》明确规定禁止在学校宣扬战争时期的军国主义思想和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严禁在学校进行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同时各种宣扬天皇神国,战争的书籍都被销毁,把有关民主主义教育的原则写进了《教育基本法》。
——《战后初期日本的民主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的民主改革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述材料所述措施的积极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