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表,表中内容表明这一时期( )
(注:市场商品量包括国内生产(含在华外商工厂生产)商品、进口商品;进口净值指进口总额减去出口总额的差值。)
| A.中国的国际市场份额扩大 |
|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逐年下降 |
| C.中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
| D.中国市场商品总量由增到减 |
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 A.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
| 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
|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
| 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
| A.创立郡县制 | B.确立三省六部制 |
| C.开创科举制 |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
黄宗羲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在此,黄宗羲
| A.着重分析了唐朝灭亡的根源 |
| B.提出扩大地方权力以限制中央集权 |
| C.反对实行分封制 |
| D.主张设方镇以克服分封制、郡县制弊端 |
理解历史线索与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展示的内容,空格部分应该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
①世卿世禄 ②门阀地位 ③才能道德 ④文化文章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③④ | D.①②④③ |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
| 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