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gNa2O2的密闭容器中,不断用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零(150℃),将残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2∶1 | B.残留物只有Na2CO3 |
C.原混合气体中O2与CH4的体积比为1∶1 | D.残留物只有Na2CO3和NaOH |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A.蔗糖水 | B.食盐水 | C.豆浆 | D.小苏打水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A |
Al箔插入稀HNO3中 |
无现象 |
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B |
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 |
溴水颜色褪去 |
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
C |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 |
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HCO3 |
D |
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 |
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
HNO3分解成了NO2 |
已知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铝及其化合物相似。下图横坐标为溶液的pH值,纵坐标为Zn2+或Zn(OH)4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温度下,Zn(OH)2的溶度积(Ksp)为1×10―17 |
B.往1.0L 1.0mol/LZnCl2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至pH=6,需NaOH 2.0 mol |
C.往ZnCl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 4OH―=[Zn(OH)4]2- |
D.某废液中含Zn2+离子,为提取Zn2+离子可以控制溶液中pH值的范围为8.0~12.0 |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右图。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化合价X>Y>Z>W |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W |
C.Y的氧化物与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能反应 |
D.由X、Z、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
已知: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 I2。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NaIO3溶液。加入NaIO3的物质的量和和析出的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的氧化产物均为SO3 |
B.a点时消耗NaHSO3的物质的量为1.0 mol |
C.0~b间的反应可用如下离子方程式表示:3HSO3-+IO3-=3SO42-+I-+3H+ |
D.当溶液中I¯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加入的NaIO3为1.2 mol |